">
前些年贺岁电影《澳门风云》中的机器人“傻强”,给不少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个机器人管家平时斟茶、按摩、做饭样样精通,危急时刻还可以喷火、变形,进行全息立体投影等。
继大模型后,“具身智能”成为今年全球科技界新热点,被认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的重点方向,而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该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实体,正在大模型催化下加速产业化落地。其中,重庆凭借丰富的制造业应用场景,以及本地机器人企业在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已在该产业领域“先进一步”掌握先发优势。
当前,智能化水平相比来说较低的工业机器人(包括机器臂)早已在制造业大范围的应用并带来质效提升。不过这些传统工业机器人是“固定程序+机械臂”的组合,而具身智能机器人则是“多模态感知+大脑决策”的迭代。
在推进重庆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等部门及重庆大学等“政学研”人士均认为,未来的机器人将呈现双足、四足、轮式,乃至机械狗、智能无人机等形态,不过只有人形机器人才是对人类社会适配性最佳、最可以帮助人类的机器人。
“比如在工厂生产端,具身智能机器人能解决生产线‘最后一公里’痛点。”重庆大学副校长李剑表示,当前有不少个性化、定制化的工业产品无法通过流水线进行统一组装,这时就需要具有泛化能力的人形机器人来帮忙,将批量生产的零部件按照定制需求组装成相应产品。
另外在家庭服务、公共服务等更加复杂多变的场景中,具身智能机器人也更有优势,能适应不同环境及需求并完成多种任务。
会上,多个市级部门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虽然机器人“大脑”的核心算法和高端芯片目前仍存在挑战,但重庆有着丰富的制造业应用场景和较为庞大的生产应用需求,这让推动“重庆造”具身智能机器人高水平发展具备了厚实的产业基础。
位于两江新区水土新城的重庆鲁班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鲁班研究院”),此前通过自主研发的“LB-1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在与全球70多家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同台打擂”竞赛中夺得榜首。
目前,这一产品正在成都一家制造业企业生产线进行试应用,计划明年实现批量生产和规模化应用。
鲁班研究院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从去年上半年以来,企业即启动具身智能机器人项目研发,全力攻关机器视觉、机械控制、机器学习等关键核心技术。
比如,在机器视觉方面,研发团队开发出深度学习算法,让机器人实现对复杂场景的快速识别和精准定位;在机械控制方面,团队研发了先进运动控制算法,并采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六维力传感器,确保机器人动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在机器学习方面,团队通过开发深度学习大模型,让机器人具备自主学习和优化能力,可以依据任务需求来做自我调整和优化。
今年9月,鲁班研究院研发出“LB-1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具备精准的抓取能力和灵活的协调能力,可以帮助人类完成装配、搬运、检测等繁琐、危险、重复的工作。今后,这款机器人还可大范围的应用于企业生产线上,帮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在渝落地落细,助力重庆机器人产业提档升级,需要各方协同发力。
此次新闻发布会上,我市“政产学研用”多方均表示,将联动起来,共同助推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
比如,市科技局将聚焦“416”科学技术创新布局,加大对创新平台的支持引导,形成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等创新平台体系,鼓励各类创新平台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有关技术领域加大攻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支持组建“重庆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准体系,并对牵头制修订相应标准的企业予以最高200万元奖励;市教委已将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专业纳入本年度全市普通高校紧缺急需本科专业清单,引导高校做好相关本科专业增设,持续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市商务委则是从搭建会展平台、引导促进消费这两方面,为我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重庆大学将整合该校机械、计算机、软件、自动化、通信等专业资源,在机构管理、技术攻关、产业生成、人才支撑四个方面“下功夫”,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定向培养人才,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另外,作为我市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创新驱动发展“引擎”,两江新区和重庆高新区亦将“应时而动”。其中,两江新区将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招引一批智能机器人产业链重点企业,推动存量整机制造公司发展壮大,形成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空间布局;重庆高新区将立足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基础,发挥辖区科教资源优势,全力以赴“抓项目、强主体、促创新”,力争到2027年实现全区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年产值突破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