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检测仪容仪表、AI交互实现演奏葫芦丝、AI英语学习助手……2024年1月24-26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上海市科协共同举办的“与AI共创未来”全国青少年AI创新实践交流展示会在上海市南洋中学举办。
现场,来自全国各地1300余名青少年、教师以及人工智能科研和企业界的科学家、工程师参加展示及交流活动。289项来自全国青少年的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覆盖AI艺术生成、交互设计、工程实践、算法挑战等内容。
交流展示会上,一个个稚嫩的面庞耐心、专注、热情地与前来参观的社会公众进行交流互动,年轻的“未来创想家”们的创新作品让前来观摩的青少年、教师和家长产生了浓厚兴趣。
一个名叫“AI英语学习助手”的项目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一设计不仅能批改题目、讲解错题,以及整理错题,还能根据错题率出一套针对性的试卷,和传统AI辅助英语教学工具相比更具个性化。该作品的设计者、上海市世外中学学生乔钰萱由于6年级才从外地转入学校,转学前后学习进度差异较大,英语赶不上身边同学,需要在课后花大量时间学习,从而萌发了要自己开发一个英语学习助手的想法,她利用到了OCR、LangChain等技术,一改此前题库固定、出题没有针对性等问题,一点点让“小助手”变得“智能”起来。如今,这套AI学习系统已经帮上了乔钰萱,而她表示接下来会继续完善个性化出题功能,并分享给同学们一起使用。
来自新疆尔自治区阿图什市第一中学的高一学生如则买买提带来了“以指间距离调节电脑音量”的AI交互项目作品,不需要接触电脑键盘或屏幕,隔空调整,可谓是“懒人神器”。在他看来,这一设计在未来有很大的可能性,就像科幻电影中所展现的一样,使用手指操控各类电器,让生活更加便利。
安徽省铜陵市正阳四季学校学生姚思谦则是基于大语言模型,创造了一个物联网的电话陪伴系统。“现在的青少年面临着很多压力,我的项目主要是通过AI技术,帮大家找到一个新的倾诉方向。”他认为,通过AI项目的具体实践,发现通过个人的努力解决某一具体领域的困难,十分具有“满足感”,并希望能够通过创新为他人带来帮助。
AI少年们正利用最新的AI技术将创想变为现实。据悉,自2023年全国青少年AI创新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师生1.4万余人次参与,共征集AI创新实践作品超8700项,159所积极开展人工智能科技教育活动的中小学分别被评为全国青少年AI创新教育示范校和特色校,40个青少年优秀作品被评为“五星卓越”创新作品。
交流展示会期间同步举办了人工智能科技青少年体验开放日,11位人工智能科研和企业界的科学家、工程师、创业者来到现场与师生交流,生动讲述他们在科研攻关中怎么样才能解决问题、研发产品,以及未来人工智能的职业发展前途,多家公司能够带来最新的AI产品让青少年现场体验,激发兴趣,开拓视野。
据介绍,作为2023年全国青少年AI创新实践活动主办单位之一,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通过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协同合作,共同打造了全国青少年AI创新实践活动学习体验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青少年人工智能学习资源,为全国各地的教师和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此外,活动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在面向教师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外,还专门对全国校内外教师开展AI创新教学案例征集活动,鼓励一线科技教师积极探索以AI为核心研究工具或内容,用真实情境中的跨学科问题设计教学,30个教案被评为优秀AI创新教学案例。
交流展示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们分享了如何组织学生跨学科开展人工智能学习实践,如何在人工智能科技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素养。运用人工智能设计剧本杀、进行校园导游、识别中草药、预测出行等贴近学生生活新颖的教学案例设计带给在场的教师们很多启发。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主任戴娟详细讲述了什么是AI、什么是产品以及研究中“人”所起到的作用,并勉励在座同学,与其担心明天会发生啥,不如一起为创造更好的明天提供想法并付诸实施。她希望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正在蒸蒸日上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走入社会时更加从容自在地生活。
“鼓励青少年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是为未来科学技术创新积累了很重要的人才基础。”华南师范大学钟柏昌认为,通过交流展示活动,带动全国的老师们去参加了,一同探讨有关人工智能教育的一些共性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路径方向,将对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好的启示。
来自中小学AI教育一线教师参与交流展示会后也感触颇深。“这次从新疆到上海的旅程对学生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他们不仅能更多地接触到人工智能的知识,还能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交流思想,有助于他们的能力提升。”如则买买提的指导老师、新疆阿图什市第一中学教师匠格瓦尔表示,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展现了极高的热情和创造力,共有5个作品成功入围,覆盖了智能识别、自动化处理等多个AI应用领域,这些成果不仅是对学生们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偏远地区教育工作的一份鼓舞。
2024年全国青少年AI创新实践活动启动在即,期待人工智能为青少年插上科技的翅膀,在科创道路上闪闪发光,与AI共创美好未来。(记者蔡琳)
王德保透露,中心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协同香港、面向全球,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大湾区国创中心国际总部。
“主轴承的服役寿命与可靠性受到材料、设计、制造技术等多种关键因素制约,研制难度随尺寸增加而倍增。
为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2023年,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
文生视频、智能家居、智慧工厂……近年来,AI发展速度之快、应用场景范围之广备受瞩目。
月表可开采资源均赋存于月壤/月岩地层中,月球采矿是典型的多资源共采问题。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围绕科技如何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怎样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等线
今年2月底,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仕标教授团队提出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辛锋看来,中央企业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方面,拥有多方面独特优势。为深度融入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充分的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其重要的作用,不相同的领域中央企业持续探索,积淀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国英介绍,2023年我国共计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分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4类。张玉卓用三个字概括了中央企业今年高水平发展的路径:“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数字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等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让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可及。通过照片诊断眼部疾病、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脏……各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慢慢的变成为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帮手。
贾少谦认为:“制造业减少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当下迫切地需要培育壮大绿色创新主体,激发绿色转型活力。范飞建议,可根据区域绿色技术发展优势和应用需求,完善绿色技术交易机制,同时布局建设若干绿色技术交易平台,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
“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前置性的制度变革,不仅彻底打破了“能耗双控”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和能源化工产业的约束,且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双碳”战略,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全世界内形成零碳经济竞争新优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为逐步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明确了方向。
如今,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强,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交通运输结构逐步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更高效,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发挥创新的源动力作用,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了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树”,迫切地需要加强原始创新,发展“从0到1”的根技术。
政府工作报告说,经济稳步的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稳步的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
记者4日从工业与信息化部获悉,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开好今年的全国两会,乘高水平发展之势、集攻坚克难之智、汇团结奋斗之力,必将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信心和力量。